精准扶贫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,工作跨度时间长、覆盖面广、任务重、复杂性多、要求高,考验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能力和信用,没有“凝神、精研、常态、有量、作细、开花”的“绣花功夫”,绝对啃不下脱贫“硬骨”,趟不过攻坚“险滩”,兑现不了向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大众立下的今年如期脱帽出列的“军令状”。自2014年开始,全区8个乡镇、67个村、99个驻村单位、约4000名扶贫干部的绝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扶贫一线,积极践行“富脑袋、找路子、济危困、宣政策、建联系”15 字帮扶职责及“常见面,多帮扶,交朋友,树信心”12 字帮扶工作法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,但“路遥知马力”,越是在长途跋涉后的冲刺期,越是考验我们干部的定力和韧劲。
林区党委、政府通过组织6月份双月进位考评和明察暗访,发现当前不少扶贫干部“马力”不足,抱有任务思想,亟需当头棒喝,纠偏矫正。为抱有任务思想的干部“画像”,具有如下特征:一是按部就班,不创造、不创新,只进行程式化、命令式、交办式、机械化的工作,“上面要求就动一动,上面不说就躲一躲”,缺乏扶贫情怀。二是凡事满足于“一般般”,缺乏反复打磨、推敲、锤炼的韧劲,做细做实、追求卓越、精益求精的进取意识不够。三是凡事不注重平时量的积累,任务来时,热衷于临时抱佛脚式的突击应付,而非深耕细耘、步步为营的将基础打牢固。例如,平时户脱贫档案填写粗枝大叶、帮扶措施不够多不够实,双月进位考评一开始,便手忙脚乱,组织专班加班加点的补资料,企图通过“临阵磨枪”蒙混过关。众所周知,列入省级非物质遗产名录的堂房叠绣,小小的一双鞋垫,需要绣娘穿针引线400万针方能制作完成,那么比制作一双鞋垫难度大上万千倍的易地搬迁、产业帮扶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、档案完善等扶贫工程是要花费多么浩大的心血和精力,仅靠任务思想图个一般化,贫困户是不会满意,林区党委政府也决不答应。
根治“任务思想”,要抓好三剂药方:一曰“精神之钙”,要关注和关心一线扶贫干部的心态动向,发现不良苗头,及时“咬耳朵”“扯袖子”,让干部不致思想抛锚,心态脱轨,更富有激情和动力的“干事创业”。二曰“情怀培养”,要让扶贫干部看到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农业,最有希望的地方是农村,心甘情愿做“三农”工作,与贫困户平等互信交朋友,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、维护稳定的第一线、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、增长才干。三曰“制度约束”,要健全扶贫干部使用培养和管理制度,将驻村帮扶工作记入干部实绩档案,让能者上、劣者下,让扶贫干部有盼头、有舞台、有环境,调动扶贫干部工作主动性、积极性、创造性,树立“干多与干少不一样”“干好与干坏不一样”的干事创业导向。同时要推行驻村干部召回制度,对不作为、不务实、不合格的驻村干部坚决撤换。
(责任编辑:易伟)